查看原文
其他

灾难时诞生的应急建筑,是无情中的温情

包比 一夜美学 2022-04-29



自疫情爆发以来,围城里的湖北人水深火热,围城外的湖北人举步维艰,太多没有被同理心光芒照到的角落让人伤怀不已。当灾难降临,医护人员治疗患者的身体,人文关怀则将治愈心灵。


从08年汶川地震的临时小学,到现在拔地而起的火神山医院,应急建筑的设计师们给这些钢筋水泥的庞然大物里注入了不少人文关怀的细节,或许正是这些细微之处,给了不少受难者活下去的希望和慰藉。今天,我们从应急建筑的设计里,去感受人文关怀的力量。



01

“危地马拉B计划”避难所



2018年6月,距离首都仅44公里的富埃戈火山喷发,数千人流离失所,ASIAPRODE协会在紧要关头发起建造26座住宅项目,解救失去家园的居民。



DEOC Arquitectos工作室因此提出“危地马拉B计划”,建造一批黄色镂空房子,组成临时的避难所和未来的新家。



这些86平方米的避难所分为客厅-厨房-浴室区及卧室两个部分,通过内庭院分隔。设计师还贴心地为卧室埋下伏笔,如果将来有所需要,卧室可以垂直向上扩展,或横向增加一间。



这栋建筑最吸引人的是一个接一个的黄色小格子。这些由特制混凝土砌成的格网让整个建筑通透起来,自然风穿过空间,带给受灾的人们一些温柔的安抚。格网也成为不同区域之间的隔断,天然地进行区分。格子里的黄色涂料是每个家庭的个性名片,这种明亮的颜色总能带给人视觉上的力量。



所有建筑的用材都是诸如竹子、钣金一类便宜且容易获得的材料,这不仅能帮助避难所快速建成,也让恢复生产生活后的居民能自行发挥创意再建造,毕竟未来终将握在自己手中。




02

成都市华林小学纸管临时校舍



2008年汶川地震应该是建筑设计师坂茂离中国人民最近的一次,这场惨烈的灾难让无数人流离失所,更别提孩子们的学习。震后不久,坂茂接到了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的委托,为震区的孩子们建一所临时的学校,让知识继续鼓舞幼苗们茁壮成长。



坂茂采用了他最擅长的纸管搭建结构,这些原材料在资源匮乏的灾区也能方便获得。来自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研究室的成员和中国西南交通大学的100多名志愿者利用一个月,建成了3栋(9间教室)校舍。



这是灾区的第一所临时学校,我想也是名副其实的“希望小学”,教室里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就是当时最纯真的希望。


“成都市华林小学纸管临时校舍”模型,“坂茂建筑展”展览现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一个建筑,如果只是为了商业目的,即便是混凝土建造的,也是非常临时的。一个建筑,如果能够受到人们的喜爱,抚慰人们的心灵,即便它是纸管建筑,也可以是永恒的。”这所“纸学校”如今依然健在,仿佛诉说着永恒的希望。



03

有隐私屏风的隔间



2014年,冈山县面临了日本近30年来最致命的洪水,整个地区有超过155人死亡,高达30%的地区被洪水淹没。国际建筑大师坂茂的身影再一次出现,给暴雨中的人们带来希望。


避难者被安置在仓敷第二福田小学的体育场里,尽管体育场已是一个大型的避难所,但坂茂和志愿者们还是用再生纸管、纸板面板和织物搭建起了一个又一个小“家”。



这些模块化的隔离系统里有保护着每个人的隐私屏风,甚至配备了日式和风的大门,即使身处灾难之中,每个受难者依然能保有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情绪外露的余地。



坂茂的设计也的确照顾到了每一类人群,通过纸质分区系统,当地养老院的居民被单独安置在一隅,每个单元都有轮椅和老年护理床,避免这些行动不便的老人雪上加霜。



坂茂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是为大众而工作的,我们有很多很强大的不可见的力量,搭建建筑的时候才能感知到它的存在,这就是建筑的社会责任。”这也是建筑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比专业技能还要闪光的地方。



04

应急沙袋避难所



Nader Khalili,这位伊朗裔美籍建筑师被称为“人道建筑师”,曾设计过不少摩天大楼的他,有一天却毅然决定去帮助饱受灾难的人安家,不用钢筋水泥,就用脚下最质朴的大地。



应急沙袋避难所就是Nader Khalili最有名的作品。在波斯苏非派神秘诗人鲁米的诗歌里,“泥土会变成智者的黄金”,这深深影响了Nader Khalili。他利用战争遗留下的沙袋、铁丝网和脚下的免费泥土搭成拱形结构的房屋,坚实耐用,且充满了宗教意味的诗意。



这些材料取之于自然,又通过人类勤劳的双手获得新生命后扎根于自然。



沙袋建筑往往在沙漠等贫困地区存在,Nader Khalili希望当地居民通过自己的手完成这个避难所,甚至去创新,他认为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的,才是人权的,有尊严的。这何尝不是一种高级的人文关怀。




05

Villa Verde公寓



你可能很难想象,这是由“半间房子”组成的社区。它们出现在2010年,经历8.8级大地震后的智利Constitución镇。



在智利,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可能居住在8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里,而一个足够幸运的低收入家庭只能拥有40平方米的房子,他们买不起一个大的“好”的房子。上世纪70年代,麻省理工的John F.C. Turner教授就曾思考过如何让发展中国家城市里的居民也能自己建房子,这一想法在这次大地震里,被ELEMENTAL建筑工作室以“半间房子”的方式落地成事实。



所有的房子的一侧是完全相同的基础建筑,另一侧完全迥异,空洞洞的留给它的主人自己去建造。所有混凝土基础、管道和电力都已完备,居民们只需再付出他们的时间、劳动力、任何在经济负担范围内额外的材料和每个人的想象力。



居民们还可以参加由ELEMENTAL组织的建筑研讨会,每一个房子都有一本手册,为即将担任“设计师”的居民们提供专业的方法和标准建筑材料的参考,避免任何人购买昂贵材料。



在设计的愿景里,每个人都将拥有自己舒适的新家园,这好过完全依靠国家资助或自己盲目地搭建。



06

Soma City HOME-FOR-ALL



与其他应急建筑不同,这不是一个个小家,而是“众人之家”。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地震和海啸之后,“众人之家”的倡议被提出,为住在临时庇护所的居民们建造小型社区中心,让众人相聚的温暖冲淡灾难的寒意。



灾难发生后的好几个月里,出于对室外核污染的担忧,小朋友们被“禁足在家”,失去了户外活动的空间,“众人之家”正是一个为0-4岁的孩子们设计的室内游戏空间。



“众人之家”被设想成由树木高高举起的一顶大草帽,交叉层压板柱是树的形状,给小朋友们营造在树下做游戏的感觉。尽管不能亲近自然,却也尽全力创造了“自然”。



在多方捐款下,一座座“众人之家”建起,这是来自集体的人文关怀,巨大灾难里的众人拾柴。



07

弹出式教堂



在2016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上,建筑设计师们被邀请扩展和思考建筑传统边界以外的领域,应对与人类住区相关的更多挑战。来自耶鲁大学的卢卡斯·博伊德和查德·格林利面对当时的政治形式,为难民们思考了宗教信仰的所需。



“虽然(礼拜场所)不提供个人生物存活的基本需求,但它们确实代表了个人生活超越实用性的基本方面,一种集体身份认同,一种熟悉的场所生存空间——这是我们认为与人类同义的东西——对文化持久性的要求。“


宗教信仰虽不是物质上的必需,却是灾难环境下的精神支柱,建筑师从这样微小的角度去做的事情对于信仰者们来说绝对是宏大的。



两位建筑师设计了三种弹出式建筑:基督教堂⛪️、犹太教堂🕍和清真寺🕌。


类似于一个十字形框架的山墙屋顶帐篷,基督教教堂也许是三者中最成功的迭代。



犹太教堂由于没有多少现代模型可寻,难度似乎更大。最后成型的弹出式犹太教堂由方形底座上的绷紧的织物墙组成,上面有多个入口,中央有一个开口,体现了中央和周边的相互作用,代表与犹太习俗有关的分层和等级化的仪式和规则。



在清真教这一具有多种仪式的信仰里,弹出式清真寺的外形也更为特殊。地板的表面被装饰了标志性的几何图形,宗教归属感油然而生。



将宗教传统封装在复杂的帐篷中,这种简化的宗教空间形式却把信仰输送到了最需要的地方。



08

Better Shelter



可扁平包装的组装家具一直以来都是宜家的主打产品,如果避难所也能像组装宜家家具一样简单快捷呢?在伊拉克战争危机时期,宜家把这个想法变成了事实。


只需要4个人一起像组装宜家书架一样花费4小时,17.5平方米的庇护所就建成了,足够五口之家的居住。



这个帐篷形状的庇护所被称为“更宜居的收容所”,是普通帐篷的两倍大,能承受住雨水或洪水的侵袭,也能通过窗户让阳光照进房间,并配备了门锁、太阳能充电板、电话及其他小型设备,是难民们所能快速拥有的最好的生活。



在投入使用后,这个白房子还有了更多的身份,让独自抚养三个孩子的流离失所者Shaima Jassim通过制作礼服养家糊口,给Al-Ayoubi学校的学生们更多学习的空间。



它也因设计夺得由英国伦敦设计博物馆颁发的 Beazley 年度设计大奖,并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录为永久性馆藏品。



尽管在2015年底,瑞士和德国政府曾就Better Shelter的防火安全提出过疑虑,但这不妨碍它仍然是一个极具人文关怀的好想法,值得被改良后,带给灾民难民们更多温情。



09

Hex House



Hex House被称为有尊严的六角屋,诞生于叙利亚危机之时,帮助难民们有尊严地活着。不同于宜家的Better Shelter三年的使用期限,来自美国Architects for Society团队的六角屋更加牢固,能帮助难民们度过15-20年的光阴。



Hex House有40平方米的面积,对于一个智利的低收入家庭也足够,在六边形的居所里,包括 2 间卧室、厨房、浴室、起居室和一个小的阳台,所有的基本需求都能满足,小小阳台还能给予生活一丝创造力。



住户也可以在墙面上安装更精细的材料,比如水泥、木材,在浴室里贴上瓷砖,成为真正住下来的“家”。


六边形的设计让两间六角屋可以拼接在一起,成为一座80平米的新房子,而一个接一个的六角屋组合起来,便形成了有归属感的社区。




10

地震后的流体医院



2016年,厄瓜多尔的马纳比省(Manabí)发生了毁灭性的地震,前曼塔医院被彻底摧毁。在严重的灾难到来时,医院无法使用,这是尤为致命的。急需设施的曼塔市决定建立一个全新的健康中心,“流体医院”应运而生。



在当时的情况下,医院采用了一种超过公共规定标准的抗震结构,最大化保证医院内的人群不受余震的侵袭。



整个医院被划分为宽阔的流通走廊与开放的候诊区,几个出入口不仅发挥了本身的功能性,也能让身处其中的人通过四个大窗享受片刻风景。建筑中还有一个由天井穿孔的大水平棱镜,借来室外的好阳光。这些设计打破了室内外的界限,给紧张救援的医护人员和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些许来自自然的宽慰。



这个流体医院将持续发挥着它的作用,绝对的包容性和广泛的通用性使它能坦然面对未来的扩建和附近街区的变化。




🏥



无论是自然灾难、恐怖战争,还是病毒肆虐,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可以确定的是,作为人类的我们,将在一次次磨砺中培养出更成熟的人文精神。


灾情之下的受难者,不只是需要物质资源的援助,更需要保有尊严,和来自旁人的精神支持。把自己假设为接收援助者的时候,我们的援助也将更加深入人心。去陪仍困于湖北家中的朋友聊聊天吧,这会是一次最小型的人文关怀。


🕚
你也许还想看,点击图片查阅

这些日本顶尖设计师的义务设计,只为提醒我们不要忘记

当灾难降临无家可归时,设计能做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